智慧檔案管理與大數據解決方案的領航者,讓信息價值超越期待
電 話:18937133779
網 址:http://pepperpics.com
郵 箱:zboao@qq.com
檔案是機關、組織和個人在社會活動中直接形成的具有保存價值的文字、圖表及其他各種形式和載體的歷史記錄。它是一種信息資源,是信息和載體的統(tǒng)一體。然而,隨著檔案存放數量冗多、保管條件差、查找利用率低、管理人員知識單一的問題。要解決這些問題最好的辦法就是實現(xiàn)檔案管理信息化。如何才能實現(xiàn)檔案管理信息化呢?筆者認為,必須從配備統(tǒng)一的管理設備、創(chuàng)建規(guī)范的管理機制和建設復合型的管理隊伍這三個方面著手。一、配備統(tǒng)一的管理設備實現(xiàn)計算機在檔案部門的全覆蓋。要為機關檔案發(fā)展提供快、準、全的檔案信息,計算機給我們提供了一個強有力的工具。利用計算機檔案管理系統(tǒng)可實現(xiàn):檔案自動編目和檢索、檔案自動全文存儲與檢索、檔案業(yè)務工作管理、計算機輔助立卷、檔案自動標引,以及文檔一體化管理等。因此,只有實現(xiàn)統(tǒng)一型號、統(tǒng)一規(guī)格的計算機全面覆蓋,才能為機關檔案管理實現(xiàn)信息化提供硬件保障。采用高容量的存儲載體。隨著機關檔案數量的增加,檔案部門面臨著沉重的庫房壓力,以及檔案自然老化和人為損害的難題,這就需要使用大容量的檔案存儲載體。利用計算機的磁盤存儲系統(tǒng)和光盤存儲系統(tǒng),特別是光盤存儲系統(tǒng),可以解決檔案信息存儲難的問題。采用高容量的存儲載體不但可減輕管理人員的工作量,而且能提高檔案工作效率。二、建立規(guī)范的管理機制在檔案信息化建設過程中,為明晰相關責任,保障網絡及數據的安全運行,還需要從實際出發(fā)建立規(guī)范的管理機制。創(chuàng)新檔案管理制度。有關檔案管理部門應該根據《電子文件歸檔與電子檔案管理辦法》的要求,制定適應信息化建設的檔案管理制度。一是健全和完善檔案管理業(yè)務流程和技術規(guī)范,細化電子檔案工作環(huán)節(jié)和步驟;二是制定必要的安全措施,特別對電子文件和電子檔案,確保電子檔案的安全性與完整性。統(tǒng)一檔案管理標準。標準規(guī)范化是檔案信息化建設的重要基礎之一。檔案管理標準化包括:檔案整理標準、統(tǒng)計標準、服務標準、各項技術標準等,它是衡量工作效率高低的尺度。如果沒有這些標準,檔案數據庫中的信息資源就無法建立;如果相關檔案部門不按統(tǒng)一的標準去做,各搞一套,自成體系,那么檔案信息網絡就無法暢通,資源共享也就難以實現(xiàn)。三、建設復合型的管理隊伍提高檔案管理人員的信息化意識。信息時代文件的自動登記、輔助立卷、歸檔、著錄、檢索、信息網絡傳遞和安全利用都是在計算機上實現(xiàn)的。這就要求檔案管理人員不僅要熟悉電子文件的特征和電子檔案的全程規(guī)范管理,而且要掌握計算機系統(tǒng)和網絡安全防護知識,以確保檔案信息的完整性與信息的安全性。檔案管理人員還應立足本職工作,強化自我學習意識,積極參與信息化教育培訓,不斷更新專業(yè)知識,提高自身的業(yè)務素質和工作水平。提高檔案管理人員信息化工作技能。為盡快實現(xiàn)傳統(tǒng)檔案管理模式向現(xiàn)代管理模式的轉變,政府部門應有計劃地對本系統(tǒng)的檔案管理人員進行信息化技能培訓,培訓內容涵蓋計算機、網絡、信息工程等方面的知識。相關檔案管理部門還應創(chuàng)造必要的條件,讓檔案管理人員及時了解檔案發(fā)展趨勢和現(xiàn)代科技在檔案工作中的應用,不斷提高他們的工作技能。
檔案信息化建設。
檔案信息化建設是指運用信息技術提高檔案工作現(xiàn)代化水平,重新思考檔案管理的新情況、新原則與新理論,確立網絡環(huán)境中檔案管理與檔案服務的基本框架與基本方法,實現(xiàn)檔案信息的社會化服務。
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九次會議20日審議通過了修訂后的檔案法,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新法強調推動檔案開放與利用,將檔案向社會開放的期限由三十年縮短為二十五年,并進一步要求加強檔案信息化建設。
其實就是把計算機信息技術運用到傳統(tǒng)檔案管理中,比如有“規(guī)檔云”這類系統(tǒng)就是針對檔案信息化建設的。
檔案法中關于檔案信息化建設的規(guī)定是根據過去和現(xiàn)在的機關、團體、企業(yè)事業(yè)單位和其他組織以及個人從事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tài)文明、軍事、外事、科技等方面活動直接形成的對國家和社會具有保存價值的各種文字、圖表、聲像等不同形式的歷史記錄。
新檔案法的頒布施行對不斷加強檔案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xiàn)代化具有重大的歷史意義,為新時代檔案事業(yè)高質量發(fā)展提供堅強法治保障。
電子檔案應當來源可靠、程序規(guī)范、要素合規(guī),電子檔案與傳統(tǒng)載體檔案具有同等效力,可以以電子形式作為憑證使用,電子檔案管理辦法由國家檔案主管部門會同有關部門制定。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檔案法》
第三十五條 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將檔案信息化納入信息化發(fā)展規(guī)劃,保障電子檔案、傳統(tǒng)載體檔案數字化成果等檔案數字資源的安全保存和有效利用。
檔案館和機關、團體、企業(yè)事業(yè)單位以及其他組織應當加強檔案信息化建設,并采取措施保障檔案信息安全。第四十二條 檔案主管部門依照法律、行政法規(guī)有關檔案管理的規(guī)定,可以對檔案館和機關、團體、企業(yè)事業(yè)單位以及其他組織的下列情況進行檢查:
(一)檔案工作責任制和管理制度落實情況;
(二)檔案庫房、設施、設備配置使用情況;
(三)檔案工作人員管理情況;
(四)檔案收集、整理、保管、提供利用等情況;
(五)檔案信息化建設和信息安全保障情況;
(六)對所屬單位等的檔案工作監(jiān)督和指導情況。第三十九條 電子檔案應當通過符合安全管理要求的網絡或者存儲介質向檔案館移交。
檔案館應當對接收的電子檔案進行檢測,確保電子檔案的真實性、完整性、可用性和安全性。
檔案館可以對重要電子檔案進行異地備份保管。
陳賢
(廣西壯族自治區(qū)第六地質隊)
摘要 地質檔案是記錄地質信息資源的載體,伴隨著信息技術及信息產業(yè)高速發(fā)展,傳統(tǒng)的地質檔案管理模式已經難以滿足如今數字化和信息化對于地質檔案的全新需求。筆者分析了推動地質檔案信息化建設的必要性,針對當前地質檔案信息化管理存在問題進行了科學的探討并提出了解決這些問題的方法,指出推動地質檔案信息化建設需要領導重視,加大經費投入,需要檔案管理人員更新觀念,提高素質和技能,加快數字化進展,確保地質檔案信息安全,以實現(xiàn)地質檔案管理信息化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最大化。
關鍵詞 地質檔案 信息化 建設
在信息技術及信息產業(yè)高速發(fā)展的今天,加快地質檔案工作融入信息社會的步伐,大力推動地質檔案信息化建設,迅速、有效地為社會各行各業(yè)提供地質檔案信息,充分發(fā)揮地質檔案在礦產資源保障和地質技術服務中的作用,已是各地勘單位和廣大地質檔案工作者刻不容緩的重要任務。筆者結合廣西壯族自治區(qū)第六地質隊的工作實際,就推動地質檔案信息化建設進行若干思考。
1 地質檔案信息化建設的必要性
地質檔案信息化建設,主要是指將現(xiàn)代信息技術及其設備,如計算機、光盤刻錄機、照相機、掃描儀等運用到地質檔案管理工作中,建立檔案信息系統(tǒng),能夠更加方便、快捷、高效地完成對地質資料的接收、編目、著錄、統(tǒng)計、檢索等,使檔案管理方法更具科學性,大大提高地質檔案管理工作效率,提升整個單位的技術水平,實現(xiàn)地質檔案信息資源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最大化。
1.1 方便檢查查詢,提升工作效率
傳統(tǒng)的紙質檔案查找利用起來相當麻煩,首先檔案管理者要翻賬本從目錄中找出檔案,然后按照記錄,到浩如煙海的檔案庫進行查找,這個過程中費時費力,并且不可避免地對檔案造成損壞,而且同一份檔案在同一時間只能由一個人借閱,無法滿足多人的需要。在實現(xiàn)檔案的信息化管理之后,利用計算機對檔案或文件資料進行一次性的著錄或輸入貯存,即可實現(xiàn)在計算機上即時查詢,將所需檔案檢索出來,省略了手工操作的重復勞動,還能同時滿足資源多人共享,簡化了流程,提高了檔案管理人員的工作效率,使檔案管理人員從純粹的檔案管理中解脫出來,把工作重心放在如何利用好這些地質檔案資源上來,做到職能從管理向服務及研究過渡。
1.2 改善檔案管理,提高時效性
實現(xiàn)信息化的檔案管理,檔案管理人員可提前以管理檔案的形式管理電子文件等有用信息,及時提出檔案信息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解決方案,讓檔案管理方式從檔案的保管轉變成檔案的信息化服務、管理和采集,進而使檔案資源能實現(xiàn)科學配置,從而為地質工作提供更及時、更高效的服務。
1.3 支撐科研活動,促進開發(fā)利用
地質檔案的管理是手段,開發(fā)利用才是目的。地勘單位多年的地質工作集存了數量眾多的地質檔案,它是地質工作成果的主要表現(xiàn)形式,是國民經濟建設和進一步開展地質工作、科學研究的依據和基礎,具有巨大的商業(yè)價值和使用價值。不論是國家重點工程建設、基礎設施建設,還是生態(tài)環(huán)境保護、礦產資源調查等,都離不開地質檔案作為重要依據。相比傳統(tǒng)的紙質載體檔案,通過掃描技術、光盤技術,一份電子文件可以同時記錄文字、圖形、圖表、聲音等各種媒體信息,從而為地質技術人員提供更為翔實的科研材料,促進地質檔案的充分利用。
2 地質檔案管理存在的問題
2.1 保管狀況不佳
新中國成立以來60多年的地質工作,使地勘單位積累和保存了大量珍貴的地質檔案。如廣西壯族自治區(qū)第六地質隊截至2014年6月底,庫存地質檔案達到2764檔,總計123045件。相當一部分地質檔案,特別是20世紀60~70年代形成的地質檔案資料,大多為低質藍圖和手抄本,隨著時間的流逝,藍圖正在褪色,字跡正在消失,逐漸變得模糊不清,手抄本的紙張亦正在逐步老化,造成信息丟失而無法正常使用。還有一些重要礦區(qū)、典型礦床的“熱點”地質檔案資料,由于借閱次數多,也造成一定的破損。這些地質檔案都是地質工作者長期在艱苦的環(huán)境中辛勤工作的智慧結晶,既是野外勘查過程的真實反映和記錄,也是地勘單位得以發(fā)展壯大的重要基礎。要想保存利用好寶貴的地質資料只能加強信息化建設,進一步加快地質資料檔案信息資源數據庫建設,尤其是電子文件全文數據庫建設,實現(xiàn)地質資料檔案信息資源數字化,這將大大減少對紙質資料的查詢,降低了紙質檔案遭到破壞的可能性。
2.2 地質檔案管理人員素質不高
長期以來,檔案資料工作給人的印象就是幾個中年婦女在故紙堆中“鋼筆抄抄、糨糊刷刷、繩子扎扎”,暮氣沉沉。檔案資料部門長期處于一個“說起來重要、干起來不要”的尷尬局面,造成了檔案室人才配備不合理,人員素質整體不高,表現(xiàn)為檔案管理人員工作責任心不強、安于現(xiàn)狀、懶于學習、計算機的操作能力不強、對地質檔案數字化、信息資源開發(fā)能力不足等。
2.3 對地質檔案管理工作缺乏重視
一些地勘單位的領導對地質檔案認識不足、重視不夠。在地質檔案管理人員配備、待遇和工作經費等方面差強人意,導致高素質人才不愿從事地質檔案管理工作。
3 加快地質檔案信息化建設的建議
3.1 保障地質檔案信息化建設的組織領導與經費投入
地質檔案是一種具有特殊價值的信息資源,對經濟社會發(fā)展具有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是地質工作事業(yè)發(fā)展的重要組成部分,地勘單位各級領導應予高度重視,加大人力、財力的投入,盡力滿足檔案信息化建設所需經費,給予檔案信息化建設提供充足的資金保障,為檔案部門提供良好的工作條件,支持檔案部門的建設和發(fā)展。
3.2 提高地質檔案管理人員素質,優(yōu)化隊伍結構
地質檔案信息化建設要穩(wěn)步開展,就需要有高素質的檔案工作者。目前檔案信息化建設核心內容是計算機技術的應用,計算機超強的運算與數據處理能力給檔案管理者帶來了科學的管理手段和先進的檢索方法,這對檔案工作人員的綜合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檔案管理人員要掌握地質、物探、化探等地學專業(yè)的基本知識,了解地質勘查工作的基本過程,知道不同專業(yè)不同階段應該形成哪些地質資料,才能按照檔案管理的法律法規(guī)及相關規(guī)定、標準,根據本單位館藏資料的類別特點,對已經收集的文字、圖紙等資料,在方便查找便于保管和利用的前提下,進行科學分類整理,設置相應的歸檔類目。地質資料管理人員還要能熟練地應用數字化技術、信息存儲技術、多媒體技術等技能。只有掌握了地質檔案的形成過程和手段等專業(yè)知識,才能充分利用現(xiàn)代信息技術手段提高服務水平,才能更好地管好檔案。因此,一方面檔案管理人員必須認清形勢,轉變觀念,改變傳統(tǒng)的“重藏輕用”檔案管理思想,改變“你求我供”的被動服務方式,改變機械的手工管理方法,樹立檔案信息化管理意識,牢固樹立終身學習理念,提高自身素質;另一方面地勘單位應注意引進信息管理方面的人才,優(yōu)化隊伍結構,建立適合地質檔案信息化和現(xiàn)代化需要的復合型的專業(yè)隊伍,以適應地質檔案信息化建設的需要。
3.3 加快實現(xiàn)地質檔案信息化、數字化進展
地質檔案是廣大地質工作者長期從事艱苦野外地質工作和室內匯編整理出來的辛勞和智慧的結晶,為了便于保存、使用,紙介質地質資料數字化迫在眉睫。地質檔案工作者要加快實現(xiàn)地質檔案信息化管理,充分利用計算機、掃描儀把紙質檔案數字化,逐步建立起目錄檢索數據庫和全文數據庫,使檔案信息能夠以數字化的形式存儲、傳遞和被使用,這既是地質工作現(xiàn)實要求,也是檔案管理的必然取向。建立檔案目錄檢索數據庫后,檔案管理人員根據借閱者的要求,只要在計算機輸入資料名稱、工作時間、礦種類別等任意一項或兩項關鍵詞,就可以馬上從數據庫中檢索出有關的地質檔案資料信息,方便、快捷、準確地為借閱者提供服務,極大地提高工作效率。全文數據庫就是采用掃描、拍攝等方式,將紙質檔案錄入計算機,并建立相應的電子文檔號,查閱時只要輸入所需檔案的電子文檔號,就可以很方便查閱,不需要再到庫房調用紙質檔案,延長紙質檔案的保存壽命。
3.4 加強地質檔案信息安全管理
地質檔案實行信息化管理雖具有快捷、優(yōu)質、高效的特點,但也存在安全問題,尤其是隨著網絡應用越來越普及,計算機的脆弱性和潛在威脅也日益凸顯,涉密的地質檔案,一旦通過不正當渠道泄露出去,就會對地勘單位經濟利益乃至國家安全造成重大的損失。首先,要提高檔案管理人員的安全防范意識,讓他們了解到檔案流失、泄密的嚴重后果,以及他們所要承擔的相應責任。檔案管理人員要學習檔案設備的維護知識,計算機要安裝加密軟件,實現(xiàn)文件的強制自動加密,自動加密文件離開單位電腦環(huán)境無法使用,這樣就可以防止別有用心的人把地質資料帶出。其次,要防止檔案數據丟失。儲存檔案信息的計算機要鏡像備份,還要用光盤、磁盤、移動硬盤等工具另外儲存,確保檔案信息的安全。再次,地質檔案工作用計算機要全部為涉密計算機,要與互聯(lián)網完全隔離,并安裝保密監(jiān)控軟件,計算機USB接口要封存,嚴把數據的入口、出口關。
地質檔案信息化建設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工作,內容廣泛,涉及地質資料的整理、開發(fā)利用,相關人才的培養(yǎng)等。在地質檔案信息化建設過程中,必須從多方面入手,改變傳統(tǒng)的檔案管理理念,樹立新的觀念,加大資金投入,加強地質檔案工作隊伍的建設,優(yōu)化檔案管理的各個環(huán)節(jié),這樣檔案信息化建設才能穩(wěn)步、高效地推進。
參考文獻
[1]任改蓮.淺談電子時代的地質檔案信息化管理[J].檔案與社會,2013(2):32~33.
[2]黃少芳,劉曉鴻.大數據時代地質資料信息化發(fā)展探討[J].中國國土資源經濟,2013(10).
鄭冰瑩
(廣東省有色礦山地質災害防治中心)
摘要 隨著現(xiàn)代科學技術在地質檔案管理工作中的廣泛應用,計算機已經成為地質檔案部門最為常用的工作工具和管理手段。地質檔案信息以它所獨具的最直接、最真實、最原始的特點區(qū)別于其他信息,從而在信息領域有其特殊的地位。
關鍵詞 地質 信息化建設 地質檔案管理
在信息化飛躍發(fā)展的今天,信息化建設對地質檔案管理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地質檔案管理信息化建設是指將檔案資源和檔案各項管理過程數字化,通過信息系統(tǒng)加工和計算機網絡的傳輸,實現(xiàn)檔案資源的合理配置與有序、有效開發(fā)利用,實現(xiàn)檔案信息資源的社會共享。
1 地質檔案信息化管理的重要性
地質檔案是地質部門重要的原生信息,是一種具有特殊價值的信息資源,是地質工作發(fā)展的寶貴信息資源。地質檔案管理工作是地質事業(yè)發(fā)展的重要組成部分。作為信息資源的重要組成部分,地質檔案信息資源對經濟社會發(fā)展具有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地質檔案信息化管理工作作為地質工作的管理性、服務性、基礎性工作,在地質工作中發(fā)揮著重要作用。
2 地質檔案信息化建設的內容
檔案信息化建設內容十分豐富。主要包括:基礎設施建設、檔案信息資源建設、標準規(guī)范建設和人才隊伍建設等四個方面的內容。
1)基礎設施建設。軟、硬件基礎設施是地質檔案信息化建設必不可少的基本條件,是地質檔案信息資源開發(fā)利用和信息技術應用的基礎。
2)檔案信息資源建設。地質檔案信息是國民經濟和社會發(fā)展的戰(zhàn)略資源之一。地質檔案信息資源的開發(fā),是實施信息化戰(zhàn)略的核心,是地質檔案信息化建設取得實效的關鍵。
3)標準規(guī)范建設。地質檔案信息資源共享,基礎數據庫為社會利用,標準規(guī)范是地質檔案信息化建設的關鍵環(huán)節(jié),是實現(xiàn)地質檔案信息資源有效利用,避免重復建設,提高效率的重要條件。
4)人才隊伍建設。要加大培訓力度,有計劃地進行各種形式的業(yè)務培訓、知識更新,不斷提高信息技能。要把地質檔案信息化建設的過程作為鍛煉隊伍,培養(yǎng)人才的過程,邊學習邊實踐,不斷總結、不斷提高。
3 地質檔案信息化建設的過程
地質檔案信息化建設,要以地質檔案信息資源為核心,以網絡化管理為基礎,依托各地政務信息網,加快網絡建設,加大文檔一體化、館室一體化管理的推進力度,加速完成各級綜合地質檔案館文件級目錄數據庫的建設任務,為地質檔案信息化產業(yè)創(chuàng)造良好的基礎和條件。地質檔案信息化建設應從基礎做起,以實際需要進行地質檔案信息化建設。
首先是收集地質檔案的過程。要擴大地質檔案收集對象,既要向法定的地質檔案形成部門收集,還要向非法定的信息收藏部門與研究部門收集,同時還要向個人收集;要擴大地質檔案收集范圍,不僅收集文書地質檔案,還要收集其他門類的地質檔案。地質檔案的收集應注重收集具地方特色的地質檔案信息資源,特別是現(xiàn)行信息資源的收集,以彌補館藏地質檔案信息資源的不足,確保館藏結構上的不斷優(yōu)化和調整,以及館藏信息資源的進一步豐富和補充。這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工作,它為地質檔案高質量的信息服務提供堅實的數據基礎。這樣才能實現(xiàn)地質檔案館服務社會的多樣性、及時性和靈活性的功能,才可以拓寬地質檔案工作服務渠道。
其次是管理地質檔案的過程。決定地質檔案信息系統(tǒng)是否有效,是否有實用價值,能否生存下去的關鍵,在于我們是否能夠積累起足夠多的數字化地質檔案信息。如果沒有形成一定規(guī)模的數字化地質檔案數據庫,沒有大量的、不斷增加的信息數據——數字化地質檔案,就無法發(fā)揮地質檔案信息系統(tǒng)的作用。所以說建立全文存儲的地質檔案數據庫系統(tǒng)是重點中的重點。
通過信息技術管理地質檔案,實現(xiàn)計算機聯(lián)網,在網上實現(xiàn)地質檔案目錄檢索,在一定的權限內進行地質檔案全文瀏覽,以滿足社會各階層的需求。地質檔案館通過信息技術,介紹館藏、編寫各類地質檔案信息,達到地質檔案資源共享。
第三是利用地質檔案的過程。地質檔案信息化建設的最終目的是為社會提供有價值的信息資源,因此,對地質檔案信息資源不能僅限于收集、保管,更重要的是利用好這些地質檔案信息資源,對地質檔案信息資源進行分類、提取、分析、加工、管理,對地質檔案開展科學分類、排列、索引和編研等基礎工作,利用地質檔案信息資源為社會服務,從而達到地質檔案信息資源的有效利用。
第四是地質檔案管理軟件的開發(fā)。針對現(xiàn)代辦公條件下,電子文件大量產生的現(xiàn)狀,制定前端控制戰(zhàn)略和文件、地質檔案一體化管理模型,建立新型地質檔案安全保障系統(tǒng)。
4 地質檔案信息化建設中應注意的幾個問題
1)地質檔案信息化建設的發(fā)展,由地方經濟、科技和社會發(fā)展水平所決定,各級地質檔案部門在地質檔案信息化建設過程中一定要建立在現(xiàn)實需求基礎上,要先試點、后推廣。切忌在沒有進行科學的可行性、必要性論證之前,盲目購置設備。信息化建設工作可以先從基礎工作做起。
2)保障重點,分級建設。地質檔案信息化建設首先集中力量對重要的地質檔案資料進行數字化加工,將一部分信息化處理后的地質檔案先行對外提供利用。只有這樣才能在最短的時間內,以最快的速度實現(xiàn)地質檔案信息化的實際應用;在突出重點的同時,對各類地質檔案的信息化進行分級建設。要有一個發(fā)展的先后順序。一般的情況下,應該優(yōu)先建立對文書地質檔案的管理系統(tǒng),以滿足機關對地質檔案中最多、最普遍部分的需求,而后根據條件,再建立其他門類的地質檔案管理系統(tǒng)。這樣能夠保證地質檔案部門在資金、人力等條件有限的情況下,加快實現(xiàn)地質檔案信息化的進程。
3)切實重視人才培養(yǎng)。地質檔案信息化建設需要用現(xiàn)代信息技術的觀念、技術、設備、方法對地質檔案管理業(yè)務流程、管理模式等進行重新整合和定位。需要有一定的地質檔案和計算機專業(yè)知識的人員從事地質檔案信息化工作,這就要求各級地質檔案行政管理部門要采取非常手段,一方面要花大力氣培養(yǎng)人才,如定期培訓,送骨干到高校或國外深造,鼓勵相關人員參加信息技術水平等級考試等;另一方面,要采取某種措施把本地區(qū)、本部門的人才集中起來,形成團體優(yōu)勢,解決本地區(qū)地質檔案信息化建設中存在的共性、難點問題。
4)在網絡環(huán)境中,地質檔案信息的安全問題。防治計算機病毒是地質檔案在網絡上的保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的根本保證。為確保地質檔案在網絡中的安全,必須安裝知名殺毒軟件,并及時升級,經常進行數據備份,不要盲目相信一種殺毒軟件,應備有多種殺毒軟件,同時采用防火墻技術。
5)關于電子文件的保存、歸檔、管理問題。電子文件歸檔時,把屬于一般性的電子文件,轉換成各種平臺都能使用的文本文件格式,以不變應萬變,消除由于技術演變所帶來的影響。對于特殊格式的電子文件,應在存儲載體中同時存有相應的瀏覽軟件;對歸檔后的電子文件要建立定期檢查制度,一旦發(fā)現(xiàn)文件損壞,立即對該載體內存儲的所有文件進行修復。
5 加強地質檔案信息化管理的措施
地質檔案信息自動化建設的著眼點應是整個系統(tǒng),組成系統(tǒng)的縱向和橫向的各個環(huán)節(jié)都應達到一定水平,并通過網絡加以聯(lián)通,這樣才能發(fā)揮整體優(yōu)勢,提高系統(tǒng)的綜合能力。制定地質檔案信息化管理的有關標準,推廣地質檔案管理應用軟件,加強電子文件和電子地質檔案的管理,做好電子文件、電子地質檔案的積累、保管、利用,保證電子文件、電子地質檔案的齊全、完整、有效,建立、規(guī)范、聯(lián)通各局域網絡,建立企業(yè)地質檔案信息網絡,實現(xiàn)企業(yè)館藏地質檔案數字化、資源共享化、服務對象與需求擴大化。
地質檔案信息化建設是一項復雜的系統(tǒng)工程,需要長期細致的工作,有待于在實踐中不斷發(fā)展和完善,在開發(fā)過程中應該堅持量力而行、循序漸進、實用有效的原則,用信息化建設思想統(tǒng)攬全局,實現(xiàn)地質檔案管理歷史性的跨越,從而保證地質檔案信息化建設與全社會信息化同步發(fā)展,為促進國民經濟和社會發(fā)展,維護社會政治穩(wěn)定提供快捷有效的地質檔案信息服務。